近年来,磴口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预算审查监督职责,坚持以“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为核心理念,持续推动预算监督工作向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纵深发展,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通过构建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审计整改的全过程监督闭环,有效增强了预算的规范性和执行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严把预算编制初审关,强化源头管控。
在每年县人代会召开之前,县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下一年度财政预算编制工作,重点审查预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是否贴合本县发展实际、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民生保障是否充分、重点项目资金是否安排到位等。在近年预算初审环节,通过强化事前沟通和多方会商,推动预算编制进一步向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政策落地必需的刚性支出倾斜,促进项目预算细化程度明显提升,使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可行性与完整性得到全面增强,为人代会审查批准年度预算筑牢坚实基础。
二、严把预算执行监督关,实施动态监管。
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督,重点关注收入是否依法足额征缴、是否全部及时入库,支出是否严格按预算计划、科目和进度规范执行。每年年中,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县政府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方式,对标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对预算执行中确需调整的情形,依法对县政府提出的调整方案开展必要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审查,提出审查意见,作出决议决定,有效防止随意调整和频繁调整行为。
三、严把决算批准审核关,规范收官程序。
每年下半年,县人大常委会对照年初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和决算数,综合运用对比分析、差异核查等方法,全面审查上一年度财政决算草案,重点审查重大投资项目、重点支出政策落实、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和结转结余等情况,切实把好财政资金使用的“最后一道关口”。如在2024年度决算审查中,结合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问题5项,提出审查意见4条,进一步增强了决算审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严把审计整改跟踪关,增强监督实效。
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跟踪督办机制,将典型性、屡审屡犯问题列为跟踪监督重点,联合审计部门并邀请人大代表参与,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回头看”等方式推动整改落到实处。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共计跟踪审计查出问题57项,整改完成率达到95%。同时,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深挖问题根源,完善制度机制,着力构建“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完善机制”的闭环管理,切实提升了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