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市人大常委会 :栉风沐雨奋进路 砥砺前行谱新篇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历史的如椽巨笔描绘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人大工作,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及时讨论研究人大有关事项,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并出台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全方位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为高水平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明确方向要求、提供政治保障。作为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人大事业正向而行、行稳致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抓好“第一议题”制度的贯彻实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整体把握、一体贯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夯实依法履职的思想政治基础,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新时代新征程履行好人大的职责使命。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工作安排,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全面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坚持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确保人大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坚持靶向发力、精准履职,五届人大常委会以来,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依法作出决议决定16项。坚持党管干部与依法任免干部相结合原则,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72人次,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人大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广泛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开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实施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助推我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中走在前、作表率。自2016年获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健全立法工作体制机制,以提高立法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共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11件、修正3件,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生态环保立法彰显力度。制定施行《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部专门针对湖泊流域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让守护乌梁素海这颗“塞外明珠”有法可依,推动了乌梁素海保护治理理念由“单一治湖泊”向“系统治流域”的根本转变,入选自治区十大法治事件。制定施行《巴彦淖尔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巴彦淖尔市农药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架构起符合地区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保法规体系。
民生领域立法饱含温度。从在全区率先制定出台的《巴彦淖尔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条例》到《巴彦淖尔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从《巴彦淖尔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到《巴彦淖尔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一部部与“民”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一条条可操作的“硬杠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历史文化保护立法充满热度。制定实施《巴彦淖尔市阴山岩画保护条例》,以立法引领文化保护,充分发挥阴山岩画在积淀、传承河套文化中的独特作用。河套灌区是我国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和我国最古老的超大型千万亩灌区之一,立足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制定并修正《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水利工程保护条例》,为河套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拓宽代表履职渠道、提高代表工作水平,加强同代表的密切联系,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履好职、尽好责。持续拓宽代表履职渠道。进一步强化“网上代表之家”平台作用,制定《关于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迭代升级“代表之家”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位的意见》,出台多项配套措施,不断提高代表之家建、管、用、融水平,全市70个乡镇(街道)“网上代表之家”全部上线运行,3657名自治区、市、旗县区、苏木乡镇人大代表实现线上“全天候”履职,丰富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高度统一的基层实践,代表之家迭代升级工作被自治区人大评为年度创新案例。持续拓宽代表知政渠道,安排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参与地方立法和计划预算审查等工作,不断拓展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让代表有更大的参政空间和督政平台。持续优化代表服务保障。不断深化“双联系”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基层代表,“点对点”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落实代表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实现基层代表届内履职培训全覆盖。完善“一人一档、一档五年”的代表履职档案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履职、服务双向发力、互促互进,持续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从百姓提出问题、人代会票决项目,到监督项目实施进行满意度测评,人大代表在完整闭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千方百计推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提升代表建议办理水平。把代表建议办理作为服务代表履职重点,推进建议提出和办理“两个高质量”。围绕政策导向和全市工作重点,积极引导代表选方向、定基调、出对策,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加大督办力度,运用常委会工作机构盯办、部门承办、代表参与的协同机制,采取专项视察、听取报告、专题询问、集中督办等方式方法,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的有效举措。五届人大常委会以来,代表建议办结率均达到100%,代表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一批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大监督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之一,也是提升人大履职水平的重要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五届人大常委会以来,共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及计划、预决算、审计报告42项,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跟踪监督37次,开展立法调研和专题调研66次。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开展监督。市委以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担当,团结带领全市奋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推动办好两件大事不断取得新成果。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工作部署,积极主动作为,听取审议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促进条例》等条例宣传贯彻落实情况专题调研,努力在办好两件大事上展现人大担当作为。围绕推动法治建设开展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站位法治建设第一线,着力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持续为市域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人大在宣传贯彻宪法中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开展宪法专题讲座,举办宪法宣传活动,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推动全市各级国家机关带头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不断强化法治政府监督,全面加强司法工作监督,对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定有序,促进了社会和谐善治。围绕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监督。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督,常态化开展计划、预决算监督,强化审计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监督,听取和审议“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报告,助推经济平稳运行。充分发挥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和人大财经专家组作用,实现预算审查监督全覆盖,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促进政府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甘其毛都口岸建设、外事工作助力向北开放、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增强发展动能、增添经济活力。加强政府债务、专项资金、国有资产管理等监督,有效推动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围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开展监督。积极开展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乌梁素海点源污水“零入海”情况专题询问、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专题调研,借助法治之力保护、治理和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围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常态化听取和审议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听取审议《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对农业“四控”工作和矿山环境治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严格履行人大生态环保职责,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围绕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开展监督。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跟踪监督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听取审议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工作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开展新时代学校美育德育工作专题调研,推动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连续三年跟踪监督消防“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开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报告,围绕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残疾人保障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由始至终都是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的基础。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要求,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议事规则,努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四个机关”。着力加强党的建设。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等,推动学习教育走深做实。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日常、化为经常,实现党建与履职互相促进,以党建成效提升工作水平。自觉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支持派驻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着力推进工作创新。按照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导向,找准工作切入点,推动履职重点与中心工作更好结合。在市委的支持下,进一步优化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增强工作力量。持续对标对表,细化完善常委会各项规章制度并强化执行,不断提升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对重点监督事项设立问题清单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审议意见和决议决定的落实开展跟踪问效,提升落实效果。探索运用智库机制,进一步发挥“外脑”作用,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搭建线上信息报送平台,建成会议电子表决系统,扎实推动人大信息化建设。

着力提升人大影响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改版人大网站,完善微信公众号功能,开通“巴彦淖尔人大”快手、抖音政务号和微信视频号,多角度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示人大代表履职风采。举办“人大代表心向党、履职为民建新功”喜迎党的二十大好故事分享会,推出“人大代表在履职”等系列报道,讲好新时代人大故事,传播人大代表好声音。健全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及有关方面的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增强工作合力。加强与上级人大的沟通联系,认真配合做好各项执法检查、专题视察、立法调研等工作;加强对县乡人大的工作指导,以联动履职激发创新活力,在相互借鉴中提升工作水平。初心如炬,征途如虹。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优良传统,继续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巴彦淖尔人大工作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