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08-22T09:30:07  该页已被阅读

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推精准扶贫

从对乌拉特前旗、中旗、后旗三个旗的调研情况看,各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推进精准脱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贫困户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利益联结不紧密,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帮带能力还不够强;工作合力未形成,配套服务没跟上;等等。结合调研了解的情况和平时掌握的全市情况,对今后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扶贫机制各种扶贫政策都是外在因素,只有破除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才能真正将外部输血变为内部造血。只有摆脱精神贫困,才能促进贫困户物质脱贫。所以志智双扶应该是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推动产业扶贫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需要长期努力。建议从以下三个方向想办法、动脑筋。一是解决好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吕梁山区看望深度贫困群众时说: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产业扶贫路上不能上热下冷,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贫困群众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样才能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各地应开动脑筋,通过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选树脱贫致富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提振群众精气神,避免福利陷阱,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同时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工代赈,提升贫困户参与感和获得感。二是解决好脱贫能力问题。加大培训,提高贫困户知识文化水平,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加大致富带头人、技术能人和贫困户精准培训力度,推广能人带穷人的技术帮扶模式,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加大“内提外引”力度,培养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吸收召回有知识、有干劲、愿意回乡创业的人才,激励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

二、发挥产业特色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产业扶贫要因地因户施策。贫困村的自然条件与经济状况不同,决定了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一是各地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整合资源优势,引导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一镇一基地,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的大产业格局。二是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础上,立足实际,不盲目跟风,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要求,对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计划,指导旗县区、苏木乡镇进行产业模式调整,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范围广、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三是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继续全力推进“天赋河套”公用品牌宣传推广,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符合条件的及时申请“天赋河套”公用品牌授权,从而倒逼产业向绿色、有机、高端迈进,提升附加值,打牢扶贫开发工作的产业发展基础。四是围绕全市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集市场、人才、需求为一体的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支持贫困户主动调整种养结构,发展农副产品、畜产品深加工,促进特色种养业发展。

三、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引进力度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是整个产业链条的龙头,龙头不强,帮带能力就上不去。所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工作。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并积极帮助引进和新建的企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解决资金、用地等困难。二是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牧民合作社生产经营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三是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发展状况、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等,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

四、不断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建议制定专门政策,提高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凡享受过各级政府和部门项目资金、补贴补助、贴息贷款、协调担保等扶持政策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应把带动贫困户增收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凡申请项目资金、补贴补助、贴息贷款和通过政府协调担保获得扶持贷款的企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应把带动贫困户增收作为前置条件,明确带动贫困户的方式和数量。二是加强产业扶贫指导。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应当把握好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做好中间服务,帮助和指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在保证贫困户收益的前提下鼓励各种创新尝试。三是鼓励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坚持有利于贫困户增收的原则、贫困户自愿和合法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引导和鼓励丧失劳动能力或自主经营能力不强的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企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比例分红,既盘活土地利用价值,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又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四是构建扶贫产业风险防范体系。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产业扶贫面临着自然灾害、市场价格、企业信誉、动植物疫病等潜在风险。建议从市级层面,系统研究扶贫产业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有效规避和降低各类风险对产业发展和贫困户造成的损失。

五、将产业扶贫全方位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要高度认识持续抓好产业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切实加强对产业扶贫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把产业扶贫放到乡村振兴战略大盘子中统筹规划。结合当地产业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状况,完善、优化扶贫产业的布局与结构,有效解决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健全、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扶贫产业项目零乱和小而散等问题,把扶贫产业做出规模、做出效益、做出品牌、作出高质量。三是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特色扶贫产业的资金投入,同时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向扶贫产业倾斜。四是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将政治坚定、办事公正、清正廉洁、敢闯敢干,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干部推上村“两委”班子,发挥他们的头雁作用,带领贫困群众高质量推进产业扶贫,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