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6-26T16:28:17  该页已被阅读

关于巴彦淖尔市在促进文旅农深度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调研显示:巴彦淖尔市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禀赋,深入推进文旅农融合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1年全市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446个,实现营业收入11.3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1亿元,带动农牧民就业3.68万人。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697.69万人次,同比增长28.6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约55.38亿元,同比增长37.42%。2022年1-7月份,接待游客267.75万人次,实现收入26.18亿元。存在的问题:一是资源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部分新建项目有同质化倾向;文旅农融合线路、品牌与现代农业发展融合度不高,对客商的吸引力不够,经济效益较低;产品较为单一,偏重于自然生态观赏,文化和农业体验类产品较少,地方特色有待深入挖掘。二是品牌效应不够明显。文化资源在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旅游产品形象、塑造旅游产品品牌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品牌打造中,具有鲜明文化元素的产品较少,优质特色农畜产品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不突出,尚未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巴彦淖尔品牌形象;对文化元素的商业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如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套爬山调、乌拉特民歌、蒙古族驼球、乌拉特婚礼等,还没有开发成具有商业用途的旅游产品。三是市场营销体系有待完善。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市场主体发育不足;旅游要素基础薄弱,规模较小、设施较少,软硬件建设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文旅农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缺乏现代企业的主体融合,文旅农融合产品“散”和“小”的现象比较突出,产业融合链条较短,附加值偏低;助推文旅农融合发展的优质农产品、工艺美术品等销售平台搭建不足,缺乏统一的综合性市场和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线上线下互动不明显;文旅农融合策划体系、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完善。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文旅农融合领导体系,集中统一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推进文旅农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和相应的政策不够完善,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亟待加强,人才库建设不够健全,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游客投诉机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需进一步完善。建议:一是提高认识,树立文旅农融合发展理念。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市上下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文旅农融合发展的深刻认识,实现行动自觉;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农助旅、以旅彰文、融合共生的理念,助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政策推动,优化文旅农融合发展环境。建立建全领导机制,建议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建立专项工作组,明确牵头领导、抓总部门和成员单位,整体协调、整体推进,形成统筹规划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依托“农高区”的创建,深入调研,制定体现融合发展、有前瞻性的支持政策,着力要素保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以务实管用的政策推动 “项目+资金”整体推进,比如:借鉴咸阳礼泉县袁家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强化人才保障,探索建立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民间艺人的培养。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文创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议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的前、中、后全程参与,确保服务与监督。三是深度挖掘,定位文旅农融合品牌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以定位准确、发展科学、富有创意、效益突出为原则,科学编制《巴彦淖尔市文旅农融合发展规划》,将文旅农融合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高区创建规划、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生态环保、国土空间等规划有效衔接;加强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走西口移民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战争文化、边疆文化、传统蒙古族乌拉特部落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农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借鉴乌鲁木齐馕文化产业园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我市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巴彦淖尔品牌;加大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精品带、黄河文化向北交流合作示范带建设力度,集中力量建设中国河套文化核心示范区、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展示区、中国西部民族工艺美术加工物流集聚区,打响“天赋河套·绿色巴彦淖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乌拉特民歌)“中国葵花之乡”“中国岩刻之乡”品牌。四是面向市场,培育文旅农融合发展软实力。打造精品路线,科学合理设计文旅农融合精品项目“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等线路,努力将其融入自治区精品线路;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呼包鄂、乌海、阿拉善以及宁夏等周边地区的深度合作,扩大文旅农融合产品的影响力,助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参与自治区“万里茶道”品牌建设,主动与蒙古国开展合作交流,推动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创建,打造中国向北开放文化和旅游交流样板区;推广整体品牌,以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微电影、快手、旅游专栏等新兴时尚的方式,全方位加大品牌宣传,增强美誉度,扩大辐射效应。五是精细服务,夯实文旅农融合发展硬实力。加大地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建立地域历史文化数据库,加强地域文化元素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与文旅农融合精准链接;完善文旅农融合产品区域内配套设施和交通管网建设,重点建设服务中心、卫生间、停车厂、广播、电子屏、摊点位、文明标识等,加快建设区域与等级公路的连接,延伸公交线路,实现与产品区域的合理对接等等,打造高品质的融合产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在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上下功夫,建设一批综合性强、带动力大的精品项目;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将其成为文旅农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主框架;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电子公共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主导下的资源信息发布、服务质量投诉反馈、信息咨询交流的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