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7-06T16:25:40  该页已被阅读

关于巴彦淖尔市在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调研显示:巴彦淖尔市“双减”政策执行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并印发《巴彦淖尔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发挥学校主体作用,从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作业管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方面入手,扎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存在的问题:一是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双减”政策减的是压力,增的是质量,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对学校的抽样调查,80%以上的学校反映师资不足,教师精力和能力有限,课后服务的开展及社团活动缺少专业教师辅导。通过座谈交流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数量、学历和年龄结构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师资配置等方面与现阶段教育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优秀师资匮乏;农村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基本局限于劳动教育和作业辅导,在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拓展上,显得力不从心(农村学校难以对接到优质社会资源,目前主要依靠学科教师兼职开展课后服务)。师资培训不足,教师继续深造、岗位培训、研修提高的机会较少,无法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工作负担重,随着课后服务的全面实施,教师的工作负担明显增加,教师在做好备、讲、批、辅、考的同时,还要兼顾学校各类活动、考核等工作,再加上“双减”之后开展的课后服务,专任教师实际用于备课、教研、进修的时间所剩无几,许多学校将教研会、政治学习、工作部署会等都安排在课后服务结束以后,广大教师负担过重,苦不堪言。二是学校管理模式有待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双减”政策的落实见效,想要做到“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就必须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实现,但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在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执行力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有:对“双减”相关政策的理解、认识不足,更多是应国家政策要求而开展,题海战术、成绩至上的观念尚未改变;没有围绕“双减”制定科学、合理、积极有效行动方案,缺乏对学校内外的人、财、物统筹协调整合利用的能力;对亮点做法的宣传推广不及时,校与校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联系不够紧密,在推动形成多元互动、优势互补的局面上还需提升。三是教育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打造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离不开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和落实。调研发现,教师课后服务补助存在费用兑现不及时、发放标准太低、城乡标准差距较大等问题。部分旗县区课后服务经费被挪用挤占,按要求匹配资金无法到位。经调研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原因:尽管课后服务费补助执行自治区统一标准,但实际上教师的课后服务费补助的高低,和学校在校生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如部分城区学校教师的课后服务费每节课可以达到120元以上,而农村学校由于在校生少,教师的课后服务费每节课仅30元左右。课后服务经费配套问题部分旗县区因财力紧张,配套经费无法兑现,影响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课后服务补助存在兑现不及时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对此还应加强监管。四是学位紧张问题亟待解决。通过调研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紧张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学校校容量和班容量压力大,新区学校规划和建设不足,导致老城区和新城区学位总量失衡,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如临河区在金川学校西侧添建教学楼,规划36个初中班,计划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启用,但现在仍在建设中。临河区原规划西区小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初中2所,而近几年实际新建的仅有2所(汇丰学校和金川学校),由于拆迁难度较大,规划的学校建设不能如期执行。在座谈交流中,还有部分学校反映校园面积小(城区学校由于近年来生源增加,只能将原有的活动室改为教室)、现有教室数量和学生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通过现场调研,了解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大多数中小学校区多数规划建设较早,尤其是位于城区中心的热点学校,周边小区开发速度快,学生人数剧增,导致这些学校的校舍面积“先天不足”;不断丰富的学校社团活动,需要有更多符合安全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场地来开展;存在场地问题的学校在新建、扩建校区方面缺少政府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在建校区也存在后续资金兑现不及时,工期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五是培训机构监管还需加强。目前,全市共有校外培训机构241所,全部为非学科类(原有139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部注销)。按照相关政策安排,校外培训机构实行归口管理,学科类由教育部门监督管理,非学科类分别由文旅、体育、科技等部门监督管理。调研中了解到,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资质审核不严、办学手续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另外,部分小饭桌存在违规补课的现象。建议:一是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 “双减”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主体责任,在发展规划、财政投入、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义务教育。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即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和超课时的财政补助保障机制。合理安排并足额拨付教师培训经费,为教师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合理解决学校场地问题,科学预测教育资源的配置需求、学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分布变化,对教育经费投入、教师编制供给、优质教师均衡分配、学校均衡布局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事业单位招聘、特岗计划、人才引进等途径加大教师招聘力度,确保在编制内足额配齐教师,解决教师资源不足难题;努力为教师能力提升创造空间,不断优化教师培训体系,通过线上教研活动、学习培训、线下名师送教、组织竞赛、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为教师发展赋能,助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引进社会力量,紧密联系书画协会、舞蹈协会、棋艺协会等社会团体,邀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校教学辅导,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探索实行“双培养”制度,鼓励师范类学生将课后服务作为实习机会,增加教师储备,减轻教师压力。三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教师和家长理解、支持、配合政策的实施,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推进;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持续加强课程优化和作业设计,对部分学校实践探索出来的亮点举措,要注意进行总结提升,推广学习。优化教师配比,盘活学校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行动,努力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引导学生从校外回归到校内。坚持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相关政策,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尤其是在从业人员资质、资金监管、合同使用、培训质量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四是完善激励机制措施。全面建立职责清晰、评价透明、劳酬挂钩的岗位管理机制,将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业绩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用制度管理教学活动、规范从教行为、提升教学质量;对已实施的激励政策,要抓好落实,做到按时足额兑现,让好政策真正起到好效果,消除教师的顾虑和担忧,稳定教师队伍,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教师课后服务补助标准,加强课后服务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推动“双减”政策更好落地见效。

五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坚决贯彻落实“双减”工作部署要求,切实发挥监管部门职能作用,通过加强校外培训收费监管、广告监管、联合开展违规培训专项整治、配合教育主管部门联合检查治理“隐形变异培训”等方式,查处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发挥群众监督举报作用,多种途径公开违规违法办学举报受理电话,加大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监管力度,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实现常态常效监管,进一步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